91手机网 行业 无人便利店这波潮流,创业者要不要追?

无人便利店这波潮流,创业者要不要追?

副标题#e#

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必然会在无人便利店领域涌现一大批创业者。

无人便利店这波潮流,创业者要不要追?

文/王新喜

早在2016年12月,亚马逊推出了AmazonGo无人零售商店,打响了无人便利店的概念,不久前,阿里的无人超市“淘咖啡”正式落户杭州,与此同时,国内无人便利店线下零售新业态在迅猛发展,当前盒马鲜生、便利蜂、缤果盒子、F5、未来商店、24爱购、TakeGo、神奇屋等无人便利店都纷纷冒了出来,这些无人便利店被认为它可以“消灭收银员、消灭导购员、消灭服务员”,这被看成是零售史上的一场重要革命,让不少人很兴奋,无人便利店可能将是继共享单车之后的下一个创业风口了。

当前资本也已经开始躁动起来了,刚刚过去的一周,无人便利店领域诞生了2起融资,金额超1亿3000万人民币,此外,娃哈哈也宣布要3年开10万家6月28日,创新工场宣布完成对F5未来商店的3000万元A+轮融资,纪源资本领投,启明创投、源码资本、银泰资本等跟投缤果盒子。

24小时便利店被认为可以规模化、低成本复制,几个月回本。不仅引发资本的躁动,创业者也非常躁动。缤纷盒子表示要在全国进行5000个网点的大规模复制,因此,可以预见的是,未来必然会在无人便利店领域涌现一大批创业者。

我们知道,阿里与亚马逊玩无人便利店的目的与一般创业者不同,对于巨头来说,它们显然志不在抢夺便利店市场份额,而是希望将便利店作为线下的流量入口或者试点,找到线上线下融合的零售方案,实现线上线下一体化,普及新零售的概念以及突破自有业务的边界。

而创业者看到这个风口就去追的话,被拍死在沙滩上的几率会有多大?

我们知道,无人便利店可以让用户扫码进店,东西拿了就走,之所以在当前兴起,一个基本条件是生物识别和移动支付技术已经普及而且功能、用户习惯已经成熟。

无人便利店这波潮流,创业者要不要追?

但事实上,很多人都忘记了无人便利店的本质依然是便利店,它最大的亮点就是砍掉了人工成本,减掉的是收银员、导购员的人工成本,以及更小的空间意味着更低的场地费。

日本的无人便利店计划,就是因为日本的人力成本实在太高了以及日本劳动人口严重不足。但中国却反之,零售行业的人工成本却并不高,中国劳动人口充足。据7-Eleven的年报,它是全世界最大的便利店,它的人工成本占整个营收的1.8%(未将门店店员成本计入),租金3点几,加起来不到5个点。而在中国,服务行业的人力成本本来就不高。

做无人便利店生意本质是做便利店生意,但从便利店行业来看,空间已经不大,因为有人的便利店显然从服务、保洁、导购等各方面来讲优势是非常明显,而且可以维护店面的招牌。前面提到,本质上收银员、导购员的人工成本并不高,对便利店的利润营收影响非常微薄。按日系便利店的定义来看:“160平米以下;营业16小时以上;SKU在3000内且鲜食快餐占20%以上”的才算是便利店,而且鲜食快餐是一家便利店特色、差异化、盈利的重要来源。但这部分均需要人力。

有人算过,还包括RFID芯片硬件成本(每个芯片是0.3元到1元的硬成本,贴到商品上也需要成本),有人算过,每个芯片成本+人工贴标签成本,即便按照每件商品1元完成贴标签成本计算,一家无人便利店月售1万件商品的话也要1万元成本,还是会比人力成本更加便宜。

但要知道,节省了收银员但多了半个贴RFID芯片的人工,同时还增加了3-10个百分点的物料成本。当然,另外额外的成本还远不止于此。比如说,店铺和货架改造成本。供货、店内环境维护,营销、补货、货架整理、清洁等成本,以及防盗防破坏、被人私自放置病毒二维码等诸多方面的成本。

另外,还有技术成本。无人商店增加的这方面的成本包括:后台支持技术研发和部署的成本、为技术升级而购置的硬件设备,比如全方位的摄像头和人脸识别技术,监控系统与远程客服等,就拿亚马逊来说,AmazonGo推出无人便利店运用的是已经较为成熟的机械视觉等一系列传感器和深度学习技术,但由于成本过高以及技术的缺陷,AmazonGo目前要实现大规模复制开店还存在较大的难度。这些环节的成本如果有几个环节没有控制好,会很容易让无人便利店陷入品牌公关危机之中。

另外要知道,便利店的货品周转率决定经营效率。我们看到,无人便利店虽然砍掉了人力成本,但有人便利店则意味着物流、仓储、店面管理都处于并行状态,而无人看守则是将仓储、物流分开了,意味着要又要拿出额外的这部分成本支出,这导致货品周转率变慢,甚至食物的保鲜与更换等方面的体验会变差。

另一方面,无人看守便利店越来越多,就会形成同质化之争,并分散人流与利润,而这些便利店的商品大多是日常标品,没有差异化,品牌之间就会上演大鱼吃小鱼,因为在当前,包括娃哈哈、苏宁、大润发等零售或者其他跨界领域的金主都纷纷计划要进军无人便利店。而且便利店不管是有人无人,能否盈利的核心要素永远都是位置,所以不同网店不同地段内的收入截然不同甚至会非常悬殊,所以快速复制的结果可能是以人流大、地段好的高利润的店面来补贴一些地段不好、人流少的店面。

另外,我们如果去机场和车站这种人流大的地方去观察下自动售货机的销售状况就会发现,有人端的销售会比无人端的销售要多。因为,从毛利率来看,饮料、零食等标品价格透明、利润不高,且运维成本大,而有人便利店则有快递收发、自营热食小吃等其他服务。而且无人零售点无人看管容易受天气影响导致食物的保鲜期变短,导致利润被进一步压缩。比如说上海首家无人便利店上线几天就撤空停运,原因是不耐高温。

而且对于便利店来说,人在其中发挥的作用非常大,包括对于盒饭、小吃等热食的打包、封装等都是需要人力来处理,便利店毛利较高的早餐、快餐类食品仍需要人工服务,而且这部分收入往往是便利店盈利的重要组成部分以及一家便利店增值服务与收入的重要部分。而巨头盯着便利店的战略目的与创业者不一样,巨头想要的不是去赚无人便利店的毛利,而是在线上流量和交易都已达到瓶颈的状况下,不得不介入便利店获取高频次消费的用户。

#p#分页标题#e#

因此,创业者需要思考的是,无人便利店本质上只是砍掉了导购员、收银员那点工资的成本,并不值得让你那么兴奋,创业者不仅仅只关注其成本较传统便利店到底能省多少?而要关注的是便利店行业到底赚不赚钱以及它背后的隐形成本到底有多大,而不是一心想着要快速、低成本复制。一般来说,能快速低成本复制的行业发展到成熟阶段,可能又是一个资本游戏,补贴战、价格战可能在所难免。

#p#副标题#e#

它的危机在于,1,相关人工智能技术进展缓慢,留给创业者试错的时间不多;2,后端技术开发、仓储、物流等开店的综合成本居高不下,盲目开店导致经营不善,大量门店倒闭。3,把人砍掉,需要人工服务的项目做不了,但是那些项目又是它的利润构成非常重要的一部分,而零售货品价格透明,毛利率低,资本介入还可能打价格战和补贴战,导致毛利率被极度压缩。

不过,无人便利店倒是传统便利店的一个转型方向,对于许多大型的传统便利店来说,本身在品牌、服务、供应链以及运营管理、商业模式等方面相对成熟,它可以在有人便利店的辐射半径内,投放无人便利店作为运营的补充,这样随时可以抽调人力对无人便利店进行商品的维护与供货上新等工作。

对于这个便利店这个新风口,风来了,对于A.B轮玩家与投资人,要做的事就是不断吹风。而草根创业者也很难仅凭资本的支持与巨头来竞争,但总的来说,进入无人便利店这个风口需要考虑到自身各方面条件的成熟,包括整体的线上线下渠道、技术、供应链、仓储、资本支持等准备足够充分,不然,其创业的风险要大于机会。

作者: dawei

【声明】:91手机网内容转载自互联网,其相关言论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绝非权威,不代表本站立场。如您发现内容存在版权问题,请提交相关链接至邮箱:bqsm@foxmail.com,我们将及时予以处理。

工信部 加快车联网等领域安全防护技术攻坚

搜狗正推进上市进程二季度总收入14.5亿元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0577-28828765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pniu8212@foxmail.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